相信看到這篇文章的家長已經嘗試過很多方式去教孩子說話,但他就是不說。因為這是根本不可能教會。
當小朋友到了出語言的年齡卻沒有出語言,這是每個家庭最著急的,也是很多家庭懷疑孩子是不是自閉癥從而去醫院檢查的第一大誘因。
語言是表達內心所想,而不是簡單的發音。很多人認為我教孩子說一個字,孩子好不容易很多遍之后跟著發同樣的音,就是會說話。但是他需要理解發的這個音的意思以及把它運用在表達內心的想法的上面。
而現在所有的方法都是去教,但是我們人類正常的掌握語言的過程可不是通過教而掌握的,經過多少年的進化,人類已經掌握了一套高效的掌握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最關鍵的是我們大腦結構、腦區分工也是跟這一過程相匹配的,所以我們讓自閉癥兒童掌握語言的方式就是開啟他們的這個過程。其經過的階段其實適合正常兒童掌握語言的過程是一樣的。
1.火星語期(語言啟動)
其實就是我們說的咿呀學語,這個階段的兒童一方面通過與生俱來的概率統計能力,從接受到外界的語言中進行組合,選出概率高的發音組合,最終再通過跟實際的物品和動作進行概率對應,確定這個詞的意思。這也是孩子最先會說的都是名詞和動詞的原因。比如媽媽(在兒童這個階段的理解媽媽就是名詞),吃等等。
當我們重復的教孩子一個詞的時候,來來回回就是那么幾句話反復教,那么固定發音組合出現的概率就是100%,那么就分不出個高低,自然不會啟動他們的概率統計能力。
只有同頻他們大腦中的威爾尼克區才會理解語言,將來才會組織語言。那么語言啟動階段的兒童,無論是正常兒童或者自閉癥兒童說話都聽不懂呢。因為發音是由另一個腦區,布洛卡區進行控制的,在剛開始他們對于發音肌肉的控制和協調還不是很好,所以自然聽不清楚。
很多機構和家長都因為孩子發音不準是嘴出了問題,輕則去糾正他們,搞出了五花八門的口肌訓練、口肌按摩,還有甚者拿鑷子、鉗子去夾孩子的舌頭。這都是完全錯誤的,反而會嚇著孩子。他們可能就不敢說了。他們會覺得我做錯事了然后收到了懲罰。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允許他們說的不清楚,而不是去糾正他們,可以去詢問你說的是xxx嗎?他自己會在詢問的過程中去比對調試自己發音和標準發音的區別。這是一個緩慢但加速的過程,也就是剛開始他們的發音不準,需要自我調試很久才準,但是往后需要調試的時間越來越短,發音也越來越準。
2.重復語言不斷清晰(發音完善)
這個階段詞匯會緩慢增加,但是都是重復的語言居多,只是不斷地清晰,最終達到標準發音。這個階段的孩子也十分欣喜,終于掌握了一項新的技能,終于能夠高效的向家長提出我的要求,表達我的不滿了。
這個時候能不能教?能又好像不能。能是指他對某個東西感興趣的時候或者問你的時候可以告訴他這是什么。不能指的是可以告訴,但是不能一遍一遍的去教,讓他必須說出來,更不能不僅要求他說出來還要他說的跟別的已經掌握的詞一樣好。
同時也不能他問什么就說什么,要控制一個單位時間段的總量。有的孩子能力強,求知欲也高,這個階段教什么會什么,家長也高興,就不斷地教,或者孩子不斷地問題希望了解更多。這就像遇見了可口的飯菜,能一直吃嗎?每個人都有吃撐了的情況,后來都學會了節制。所以孩子求知欲再強也不能讓他們用腦過度,吃多了都是事后才覺得撐的難受,學多了也是之后才會顯現出問題。
這個階段還是以他們大腦自我概率學習為主,這個概率學習的效率和能力也是會水漲船高的。
正常兒童尚且如此,自閉癥兒童更是如此。運動系統受傷了就要降低運動強度逐漸恢復,誰都懂的道理,思維系統也是如此。運動系統受傷了超負荷訓練就會加重傷勢,但是絕大多數自閉癥訓練卻采用的是強化訓練的方式,所以沒有效果甚至會退化。
3.語言擴展期
這個階段很多家長都會覺得我家孩子退步了,說話不清楚了。畢竟家長不是專業的老師或者語言專家,只看見了表象。特別是這兩年偶爾會停課,這個階段的家長常常會出現不正確的認知,認為停課階段在家挺好的,甚至家長自我感覺還進步了。那當然了,就那么幾句話,天天在一起來來回回的對話,孩子說的越來越清楚,反應越來越快,熟能生巧,就會讓家長產生這樣的錯覺。但是自己就能好的還是世界難題嗎?
等開課一段時間,覺得孩子退步了,開始口齒不清,結巴,然后是語無倫次。甚至覺得還是不上課的時候進步大。這就說不通了一個世界難題,在家幾年都沒好,到了我們這開始出現語言,然后再回家就會自己越來越好。
其實這個階段孩子是在擴展自己語言的寬度和準度。要說新的詞,說更長的句子,描述更加復雜的事情,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你要讓孩子接著說之前的“老三樣”還是發音清晰無比。
口齒不清一部分原因是新的語言發音系統還在調試,同時還不夠自信。其實孩子語言的豐富過程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就像當初剛掌握語言的時候一樣,說新的內容發音還不準,給他們時間和空間這個問題會自然的解決,同時能提升了,自信提升了,相比剛開始學習語言的時候這個過程會更快。
結巴是因為還在組織詞語。語言和工具一樣,運用不自如的時候就會結巴,等能力再次提高運用自如了結巴現象就會自然緩解。就好比自行車騎得再好的人,第一次開車上路肯定沒有騎自行車時候那么自如。
語無倫次是因為孩子想描述一件事情,但是在自己的語言庫中找不到對應的詞匯。他們只能通過自己認為比較接近的語言來描述。甚至自己創造出一些詞匯和語句。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發明一些獨有的自己和家長能夠懂的詞匯和語句,正常孩子也是如此。我們見過很多來的時候家長說有語言,說的可好了,但是外人一句也聽不懂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發音聽不懂,少部分是自創詞匯聽不懂,其實就是孩子發展到某個階段停止了語言的發展。這個階段家長習慣了,能夠翻譯,但是外人聽不懂,很多家長在這個階段就志得意滿認為孩子沒問題了,但是語言本身就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東西,目的是與人交流,如果孩子掌握的所謂的語言只能在家庭范圍內使用,那么它就不可能進入社會,從而參與社會。
正常孩子的正常成長會度過這個階段,語言逐步過渡到大眾通用語言的范疇。自閉癥兒童在我們課程的推動下同樣會度過這個階段。不管那種情況,我們都不能打擊孩子,也不能過渡灌輸,要保持孩子愿意說,才能會說。
總結
孩子的語言能力是和他們的發育商所對應的。正常兒童發育商與年齡是同步的。自閉癥兒童發育商是落后于年齡的,所以隨著年齡增長年齡與發育商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我們做的事就是讓他們的發育商加速,必須讓發育商的速度超過年齡增長的速度才能最終追趕上同齡的水平。比如很多機構和家長都認為孩子都5歲了,就應該說完整的句子了,上來就叫他們完整的句子,比如我要吃香蕉,即便單獨的每個單詞孩子都不理解,也不會說。這就是不遵循孩子發育商的基本規律,可能語言方面的發育商這個孩子就是2歲水平,我們就應該按照2歲的的水平去看待他,當然這個時候他啟動語言的難度肯定是難于正常兒童的,教是不可能的這也是我們機構所要做的事。
人作為高等生物,社會動物語言是很重要的,對于身體健康的兒童來說是將來學習生活融入社會的根本。然而看似水到渠成的本能,對于有些兒童而言卻像是永遠隔著一層窗戶紙。所有人所有的方法都想著如何去捅破這層窗戶紙,總覺得孩子不會說話教他就應該會,不斷重復的去教,甚至覺得是嘴上出了問題,搞什么口肌訓練,口周按摩。既然說話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是我們區別與其他動物的重要一點,是簡單的教就能教會的嗎。最不可思議還有從氣息開始教的,絕大多數的脊椎動物都會利用氣息發聲,這是最基本的本能,我們的訓練不能舍本逐末,每個孩子都是一座寶庫,有巨大的潛能需要我們去挖掘,很多是本能的東西,能夠發掘出來的,非要以不符合自然規律的方式從頭去蠻干。
首先對于語言訓練單純的教是沒有用的,從美國開始,到傳入我國,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已經用了幾十年,可能教了上百萬個孩子,成功率幾乎為零,只是發音,教說出的話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意思,就算發出來的音我們聽起來像是在說話,但是不知道孩子本身不知道什么意思,對他們來說就是在大人的強迫發出的一種大人聽了會放過我的音。
所以不管現在各大機構吹得天花爛醉的各種國外“先進”方法,什么詞流行就說什么,最近比較流行用“靶向”,其實都是換湯不歡迎,國外的方法在國外他也不好使啊,難道學過來就好使了?本質只要是教說話,不管怎么教,就不管用,管用就不是世界難題。如果針對少部分到了普遍該說話的年齡卻沒有說話的兒童,只是通過教就可以教會他們說話,那么這個工作家長就可以完成了,還要那些機構做什么?
造成這樣的結果孩子往往已經錯了語言發展的關鍵發展期,所以要向回補這方面的發展,是一個復雜而又專業的工作,下面只能簡單的描述起過程和原理。
怎樣才能讓孩子真正的能說話,說有意義的話,說心中的話呢。對于說話分為三個層面的問題,1.能不能說,2.愿不愿說,3.會不會說。這三個是遞進的關心只有都解決了才能正常的說話,首先最深層的最根本的也是傳統訓練方法避而不談不敢面對的就是能不能說的這個問題。
賀老師談語言激發
預約專家撥打電話或添加微信
18511443011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