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孤獨癥),顧名思義“癥”字,代表它是以表象范疇命名,只要變現出相應的“癥”狀,就屬于孤獨癥譜系障礙范疇
有別于以病理命名的“病”,自閉癥不能通過影像、化驗等醫學檢測手段進行判斷
基因科學的研究成果顯示,目前已知有100多個突變的基因片段和孤獨癥有關,但孤獨癥的比例不應該超過萬分之二。換句話說,在新生兒中,由于遺傳基因致使兒童腦發育致殘的“自閉癥兒童”,不應該超過萬分之二!但事實上,據統計,我國非先天性殘疾的“自閉癥兒童“比例約占全部正常兒童的1%!即,自閉癥兒童的實際發病比例由理論上的0.02%增加到了1%,足足差出了50倍。雖然基因問題導致的自閉癥與非基因問題的自閉癥在表象上是一樣的,但是本質上有非常大的區別,那么在訓練方法上也必須區別對待。
有些假性自閉癥以及真假自閉癥的言論,其實是不科學不切合實際的,都是一個癥狀何來真假,而且也沒有任何一例所謂的假性自閉癥自愈的情況出現,那么科學的切合實際的分法是什么呢?
從表象出發,自閉癥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器質性自閉癥,一種是功能型自閉癥
(注:上表中占比情況統計自中心長期接待來訪及訓練兒童)
功能型自閉癥,占絕大多數,各腦區活躍度不平衡,以及相應腦區有待開發,有的在生產過程中因為剖腹產、產鉗等造成鏡像神經元編碼紊亂,但都遠未達到醫學界定中器質性病變的標準。
功能型自閉癥又分為兩種情況
需要注意的是
器質性自閉癥兒童,占比很小,在外觀上與普通兒童有明顯區別,如腦萎縮兒童面部肌肉僵硬,皺紋多;腦癱兒童口眼歪斜等。
有很多原本聰明伶俐的功能型自閉癥兒童,但長期采用不適合的行為訓練的方法,也會出現肌肉僵硬,目光呆滯的情況。需要與器質性加以區別。
我們只招收功能型自閉癥,無論是遲緩型還是倒退型,都有很高的康復率,只是倒退型的時間會略長一點,但是相對于廣為流傳的“終身訓練”,要短得多僅需2-3年。器質性的確實目前國內外都沒有辦法,我們也不招收。
關于鏡像神經元
科學家發現,人腦中有一種叫做鏡像神經元的細胞在起作用。腦中的神經元網絡,一般相信是儲存特定記憶的所在;而鏡像神經元組則儲存了特定行為模式的編碼。這種特性不單讓我們可以想都不用想,就能執行基本的動作,同時也讓我們在看到別人進行某種動作時,自身也能做出相同的動作。
通俗的講,很多基礎的語言社交等能力,已經儲存在大腦中,自閉癥兒童是行為模式的編碼紊亂了,編碼的內容還在。行為訓練相當于從新寫入內容,但是人的大腦不是硬盤,腦的功能是分區的,行為訓練一來不能把特定的內容“寫進”相應的分區,而且會造成原有編碼的紊亂。人類是大自然最偉大的藝術品一切都是“原裝”的好,歸根結底本能與潛能就是已經儲存在鏡像神經元里面的,而喚醒本能,激活潛能的過程就是從新理順編碼,簡單快捷,最關鍵一切都是原裝的。
添加微信或撥打電話了解自家寶貝屬于哪一類
1851144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