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以馬斯洛的人本主義心理學為背景,以孩子為中心,尊重孩子的想法以及當前所思所想、感興趣的事和物,從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切入,與孩子同頻,先跟后帶。在游戲中,老師通過與孩子同頻的方式,帶領孩子回溯到嬰童時期,幫助孩子完善、激發發育遲緩的神經系統,喚醒潛能,完善其缺失的語言、行為、情緒控制等相關功能。賀永紅自然回歸法核心理念訓練一定要符合人類大腦的工作模式,行為訓練不能改變根本,但是讓大腦回到正確的工作狀態,一定能改變行為,并且更加本土化,更適合中國國情。
2. 核心理念:
通過游戲的方式,用尊重和愛作為鑰匙,幫助自閉癥孩子激發潛能,主動感受和接納外部世界,回歸社會,擁抱生活,成為心智健康、感情豐富的孩子,快樂地走向未來。
3. 適用人群:
2-12歲自閉癥及譜系兒童,不包含腦癱、腦殘、唐氏兒童。
4. 訓練方法簡述:
先跟后待、同頻共振、建立自信、簡單溝通、換位體驗、認知自我、輕松愉悅、恢復本能;
先易后難、興趣出發、提升自信、延遲等待、見怪不糾、善意模仿、及時認可、啟動語言。
實施內容:感統游戲、傳統游戲 情景游戲、模仿游戲、模擬游戲、集體游戲、社交游戲、手工游戲、沙盤游戲、繪畫游戲 、彩泥游戲、人機體感游戲、鏡像互動游戲。
實施技巧:
熱情互動: 先嗨起來-放松警惕-開心互動-趁機而入;
先跟后帶: 輕叩大門-進入空間-取得信任-融洽互動-帶出自我;
規則意識: 提倡規則-感受規則-學習規則-建立規則;
呼喚感知覺:觸覺感-冷熱感-痛覺感-親熱感-同理感;
語言發展: 互動模仿-確認口齒-模仿語調-逐步修正(而非矯正);
認知思維: 朦朧互動-捕捉思維-正向強化-重復場景-熟練遷移;
社交互動: 場景游戲-模擬游戲-自主游戲-創新游戲-聰明自信。
訓練方法優勢:
以快樂的游戲代替強制性認知訓練,全方位康復,包括語言、行為、以及社會交往。
老師與孩子同頻,而不是要求孩子與老師同頻,先建立與孩子的連接后,再把孩子從自我封閉的狀態中帶領出來。
打破自閉癥及自閉癥譜系兒童終生訓練的魔咒;
康復后的兒童不需要特殊陪伴,可以自如的融入到社會生活中去,徹底摘掉了問題兒童的帽子。
5. 實踐經驗與效果:
賀老師擁有40多年的小學教師的實際教學經驗、10多年特殊兒童康復研究以及實戰經驗
截至目前已經幫助幾百名名孩子重返幼兒園、小學,無需終生訓練、無需家長陪伴。
賀永紅自然回歸法與其他自閉癥及譜系康復方法的不同
訓練核心目標不同:
傳統訓練只注重表面的訓練,我們的課程已恢復孩子本能,解決能不能做的問題,開發潛能,解決愿不愿意做的問題,最后再解決最表面會不會做的問題。
理念不同:以尊重孩子為核心理念。根據人本主義心理學,要以來訪者為中心,其中最重要的點就是:尊重來訪者。我們尊重孩子的人格,不強制;尊重孩子的想法,與孩子同頻;尊重孩子現階段的發育狀態,以此為起點幫助孩子一個點一個點的完善,最終無限接近正常孩子的狀態,回歸社會。
訓練的終極目標不同。我們孩子的疾病不是器質性疾病,而是功能缺失或者發育遲緩造成的。因此我們的康復訓練目標是上學,重返社會。
康復訓練感受不同。孩子康復的過程也是他快樂成長的過程,我們的孩子同樣可以擁有幸福的,快樂的,充滿愛的的童年。
管制型康復方法的危害
在自閉癥兒童的康復過程中,我們不解決“能不能”“愿不愿”這兩個層次的問題,一切訓練都是空中樓閣,我們換位思考一下。讓普通人去舉重100公斤是不是很困難,這就是“能不能”的問題。另一個方面就如同人的肌肉會疲勞甚至拉上一樣,腦細胞同樣也會,對于脆弱而敏感的自閉癥兒童,如果不尊重他們身體和大腦的基礎,高難度的訓練會給他們造成更深的傷害。
管制型康復方法就是用刻板對抗刻板,未來,我們的孩子將無法擺脫刻板的影子。
管制型康復方法的康復過程是不斷傷害孩子的過程,孩子感受不到愛與尊重,會讓孩子更加不信任外面的世界,把自己包裹的更緊。
管制型康復方法的康復老師通常是訓練智障兒童、聾啞兒童的特教老師,而我們的孩子不聾、不啞、不智障,顯然老師的方法與我們的孩子是不相匹配的。
管制型康復方法康復后的認知行為通常是條件反射與刻板動作,動作行為通常不經過大腦的分析就完成了。因此經過管制型康復方法康復后的孩子通常在情緒控制,情感連接方面會有非常大的問題。
了解自家寶貝的訓練方案
預約專家撥打電話或添加微信
1851144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