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簡介與愿景
恢復本能,自然成長
2001年賀老師心理工作室成立,開始小規模的孤獨癥兒童的康復工作,2010年成立潛智樹人教育,主要針對2-6歲的孤獨癥兒童,以及其他兒童的潛能開發。
在此之前很多年,賀老師一直孤獨而頑強地研究自閉癥兒童的教育問題。她堅信,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給與人間的最寶貴的天使,我們絕不能忍受他們任何一個人在孤獨黑暗的世界中遭受苦難,拯救他們是我們的義務和責任。
孩子們在家里說的最多的話就是:“我要去賀奶奶那玩兒”
我們的課程為什么叫自然回歸(節選自賀老師編輯整理中的新書)
自然二字,就是說我們的課程中要尊重孩子的自然發展,就像前文提到大腦的認知模式一樣,不正確的教育方式,以及已經出現語言遲緩、社交障礙等問題的孩子對其使用了不正確的教育方式,結果都是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會惡化,我們一定要迎合大腦的工作模式,以大腦能夠接受的方式去開發提升,同時以某個具體個體能夠接受進度和強度去個性化的定制方案。
二來關于自然,是因為孩子不是教會的而是學會的,他們的大腦發育沒有問題,而是運轉模式出了問題。對于感覺統合、自主語言、社交等能力教永遠教不會,因為不符合大腦工作的模式,需要激活孩子的鏡像神經元,讓他們的鏡像神經元與對應的能力相連接,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孩子才能真正的獲得能力;對于認知這方面的能力我們要讓的大腦切換到符合大腦特點運轉方式上,這樣大腦才會像“永動機”一樣,自己去認知。
何為回歸。就像前面說的年齡回溯,要給孩子一個自然的符合人類近百萬年來一如既往地成長模式,我們的當今的人類跟幾萬年前的人類在基因上是沒有什么區別的,長相上也沒有區別,我們祖祖輩輩都是在“土”上生活成長,近幾十年才開始在“水泥”里生活和成長,所以相對于我們已經適應了原來那種外部環境的基因,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可以說是巨變,少數兒童這方面的適應能力差了點,或者某個關鍵發展期有所缺失,在成以后成長過程中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而這種缺失,是對應特定關鍵發展期的,過了這個窗口期不能簡單地說給他這一過程“補”上就能解決了,常規的方式不能扭轉這一不可逆的“變化”,而我們的課程要做這些工作,是通過我們獨有的潛能開發的形式,讓他們回溯到那個“窗口階段”,補齊這個缺失,同時最關鍵的是將后續的一系列連鎖反應消除,激活他們的鏡像神經元,讓他們的成長回歸到正確的軌道上。
我們的課程方針第一步就是先跟后帶,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因為剛開始參與到我們課程中的孩子,我們也沒有辦法去調配他們的注意力,以及調動他們相應腦區的活躍度,就像前面的章節提到的那樣,剛來的孩子這方面閾值較低,所以我們老師需要“趁虛而入”,跟的目的就是發現他們興奮的感興趣的點,然后加以做文章,并且給予這個閾值范圍內的正向“刺激”,后帶的意思就是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提高他們的閾值,并且摸清他們興奮點,逐步調配激發更多的興奮點,提升他們注意力的“帶寬”與處理能力。
傳統方法要求孩子的注意力跟隨老師,其實孩子是做不到的,他們前庭覺的“帶寬”和處理能力都做不到,如果孩子能夠做到了也就不是問題兒童了。因為孩子對于不感興趣的內容,注意力集中的速度慢,所以老師只能一個勁的說:“看我,看我。”就算看了老師,注意力的強度和持久度也是短暫的集中一下,因為這時候沒有其他感興趣的信號占領前庭覺,前庭覺處于通道關閉的狀態,但是這種反復強調出來的“注意力”并不能提高孩子注意力的“帶寬”以及關于優先級的處理能力,所謂干預就是干擾。原本孩子還能集中注意力,只是無法集中在該集中的事物上,經過這樣一干擾不讓孩子將注意力集中下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上,那么孩子連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都會下降甚至失去,更別說調配注意力。
百萬年的進化決定了我們大腦的運轉模式
人類能夠統治地球,靠的是個體的總結創新,與強大的社交能力,將個體智慧變成集體智慧
使命和愿景:讓回歸社會走入校園觸手可及

“回歸社會”
人是社會動物,自閉癥訓練最大意義在于讓他們回歸社會,鸚鵡學舌式的發音沒有任何的意義。

“校園”:就是孩子這個年齡段的社會
讓孩子具備上學的社交能力,專注力,學習能力,讓孩子具備能夠適應學校的學習和生活的能力。

“觸手可及”
在潛智樹人,家長只要在不同階段做好機構留的任務,按時上課?;貧w社會,走入校園就不是難事。
核心優勢
預約專家撥打電話或添加微信
18511443011